常设展示 [考古栏] 第6章   “日本”的足迹—历史时代—

第6章  “日本”的足迹—历史时代—

随着6世纪中叶佛教的传入,前方后圆式的坟墓建造大势已去,预告了以祭祀行为维持社会的时代的结束。天智称制2(663)年在白村江与唐・新罗联合军交锋的败北更加速了这一衰亡进程,驱动了律令国家的形成。律令国家通过法令与文书来统治社会,并在天武、持统天皇时期,正式确立了“天皇”为君主号,“日本”为国号。此外,在都城、地方官衙(日本古代行政机关)与寺院的兴建中,以镇守国家思想为目的的国分寺、国分尼寺也被建立。之后,随着律令制性质的改变,从平安时代后期开始,生产与流通开始汇集至各地的国衙(日本古代行政机关)、庄园(贵族等有权者的私有土地)等领地单位。作为武家文化发源的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是地方权力分割统治的代表时代。历经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迎来明治维新,致力于产业的近代化与教育制度的整备。昭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民主性和平国家的建立,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并且延续至今日。

古代的土器、陶器

7世纪后叶至8世纪,在众多官人活动过的都城以及官衙(日本古代行政机关)周边地区,被称为律令样式土器的规范化土器被大量使用普及。受唐三彩的影响而制作的奈良三彩,是仿照金属器具等样态的誊本,其主要出土于官衙(日本古代行政机关)以及寺院、祭祀遗迹中。平安时代,由大宰府鸿胪馆进口的越州窑青瓷等中国产的陶瓷器由于受到了最高级瓷器之礼遇,因此仿照进口瓷器上了釉的绿釉陶器与灰釉陶器在当地开始被生产制作。

中世的土器、陶器

烧制灰釉陶器的爱知县猿投窑,从11世纪后半期开始,开始大量生产未上釉的山茶碗。12世纪,在常滑窑与渥美窑开始生产的壶、瓮、钵等,从常滑窑还派生了许多地方窑。另一方面,也有如石川县珠洲窑直至16世纪为止还在持续生产须惠器系的烧窑。爱知县的濑户窑,则在12世纪末开始制作模仿进口陶瓷的高级陶器,在13世纪末开发了铁釉。至15世纪末,则开始使用能够实现批量生产的大型窖窑。

瓷器

最初的国产瓷器伊万里烧,是于1610年代在佐贺县有田地区,由来自朝鲜的陶工们所开创的。初期的瓷器被称为初期伊万里。作为1640年代引入的彩绘技术的代表的古九谷样式便是在这时诞生的。明末清初,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于难以入手到中国瓷器因此向日本下了订单。这一契机使得当时受到中国瓷器影响的日本瓷器纹样―柿右卫门样式以及金襕手样式开始流行。著名的佐贺藩窑出产的锅岛烧作为当时最高级别的烧制瓷器,曾被敬献给将军等当时的最高权力者。

律令国家与都城、地方官衙的发展

始于藤原京的条坊制作为都城的基础,宫殿建筑时采用了复辩莲华文轩丸瓦及唐草文轩平瓦等种类的瓦砖。模仿了唐朝长安城建筑的平城京与长冈京、平安京则与将宫殿设置于城中央的藤原京不同,将宫殿设置在了都城的北端。在以这些都城、负责外交的大宰府、以及当时东北地区领先政治文化代表的多贺国多贺城等为首的诸国国府、郡家(日本古代行政机关)中,则出土了砚台、木简、墨书土器(在土制陶器上绘写有书画文字的土器)等彰显出浓郁文化特色的历史文物。

日本独特的山岳信仰文化

以役行者作为开山之祖的修验道,是受神祗信仰以及山林佛教等的影响而成立的独具日本特色的以山岳为信仰的宗教。自古以来,对于作为水源与地标的山地信仰,虽止于山麓祭祀,却从8世纪左右开始,山顶祭祀也终得到肯定认可。山林佛教徒对于奈良县金峯山、枥木县日光男体山、富山县立山等山岳的登拜活动开始活跃发展。进入10世纪,各地的灵山开始了围绕诸山峰的山岳修炼,并于11世纪左右独立的修验道被确定成立。

末法与经塚的建立

在日本,被称为末法之世的永承7(1052)年前后的时间,为了释迦佛圆寂之后的56亿7000万年后的弥勒如来佛降临到此世后能够再度传教佛法,人们建造了埋有经书典籍的经塚。收录有《法华经》等的经筒,除有金铜、青铜制之外,还有铁制、陶制、石制的经筒。12世纪以后,经塚文化虽逐渐衰退,但中世纪后以现世得到恩惠(现世利益)以及为死者祈冥福(追善供养)为目的的经塚依然被延续使用。到了近代,则开始流行埋有经石的砂石经塚。

中世墓与灵寝器(骨灰收纳器具)

在中世,出现了土圹墓、集石墓、塚墓等各种伴有石塔的墓塚。本校考古学研究室实施实习调查的东京都三宅岛的物见处遗迹,也确认了多个伴有经石的墓塚状的建筑遗留结构。此外,13世纪以后,随着僧侣以及武家开始普及火葬的原因,收纳有陶瓷器以及铜制、石制、木制灵寝器的墓塚开始广泛出现。特别是在武家的墓塚里,大多以舶来瓷器以及古濑户的梅瓶、四耳壶用作灵寝器。

和镜

相对于模仿汉代至唐代的古镜的仿制镜,匠心独具地以草花鸟蝶等的风景美物作为古镜背面纹饰的镜被称为和镜。其出现的时期被认为是正值国风文化繁荣昌盛的11世纪后半时期左右。古镜不仅作为化妆道具,发挥着其原本的作用,而且还被作为贡品献祭给神佛、被作为缘物埋入经塚、以及被作为陪葬品陪葬给死者。室町时代结束时期左右,开始出现带柄的古镜,直至玻璃制成的现代镜子普及的明治时期为止,和镜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

板碑

板碑(作为供养舍利子的供养塔的代替而设立的石碑)是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大为盛行的供奉塔的一种,将板状石材的顶部加工成三角形,在镌刻佛尊菩萨的种子,或者名号、题目等之外,还刻有纪年铭、偈颂等。被认为是以佛堂的装饰道具佛幡为原型的,集中于关东、四国的绿泥片岩制(也有木制的例子)的资料而广为人知。这些供奉塔,虽然是以追善(为死者祈求冥福的一种佛教法要)、逆修(预修佛事以求死后之福的一种佛教法要)为主要目的而修建的,但是也有一些收纳有灵寝器的罕见供奉塔。并且,还造有待月板碑以及待庚申板碑等种类的板碑。

近世、近现代的考古学

近代考古学是发迹于大名(拥有一定权力武士首领的统称)墓以及窑业史的研究,随着对以江户为首的都市进行都市调查工作的进展,通过考古学可以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武家领地、寺社领地、町人(地主等)领地等土地的利用情况及大规模商品流通的实际形态等领域。此外,该研究还一直延展到幕府末期以后的相关产业、交通、土木等近代化遗产等一些曾经人迹未至的专业领域。另外,以关注冲绳战役的考古学为起点,全国范围内的战争遗迹考古学研究也在近年得到了发展。

日本的文化传承与民俗学

与考古学相同,在以非文字资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与研究资料的领域中,还存在以研究日本传承文化的民俗学。昭和15(1940)年,在作为日本首次民俗学讲座开讲之地的国学院大学,最初由柳田国男教授以及折口信夫教授等人执掌教鞭。他们通过分析研究衣食住、生计、宗教信仰、传统节日活动等这些有形与无形的民俗现象、资料等,清晰地描绘了没有记载在史料里的历史。对于存在于此时此地的我们来说,可以明言这是一个具有榜样性作用的历史学方法。